質疑青年入黨效益
〔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民進黨敗選後謝長廷拋出「青年入黨」構想,對此中研院社會研究所教授吳乃德昨質疑,青年入黨能發揮什麼作用?「為什麼是你們改革別人?而不是別人改革你們?」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徐永明則直接點名謝長廷,「敗選後扁應負責,但謝總統候選人也應負起責任」、「老實不客氣講,我從未看過一位民進黨主席敗選後不辭職的,是要防阿扁回來嗎?」
白鷺鷥基金會昨在國家圖書館舉行「蘆葦與劍——台灣政治思潮與民主文化運動」研討會,吳乃德與徐永明暢談「台灣民主運動與政治改革」,兩人都提及了民進黨改革。
吳乃德發表「覺醒與迷思」論文指出,台灣歷史中出現兩波民主運動,第一波自一九二○年的「文化協會」運動至一九六○年的「自由中國組黨運動」;第二波則從黨外運動至今,民進黨推翻了威權統治、建立民主體制及台灣的自主性,成功完成任務;它即將結束,也是我們放眼下一波民主運動的時候,「但許多人的心志與視野,卻仍停留在上一波運動的初始階段」。
「為何不是別人改革你們」
他表示,過去八年民進黨缺乏一個廣義的「道德中心」(moral center),例如願景、態度,就很難去改革;有人主張青年入黨,但以民進黨目前的狀況,有多少「理念型」的年輕人願意入黨?入黨又能發揮什麼作用?誰又有足夠的道德權威帶領他們?甚至主張改革的人都面臨難以回答的質疑:「為什麼是你們改革別人?不是別人改革你們?」
吳乃德說,第三波何時開始?由誰發動?以何種形式出現?目前無從得知;雖然無法得知民進黨在下一波民主運動會扮演何種角色,但卻可以預期,未來的運動和它將有很深的淵源。
徐永明則直言批評,這次民進黨輸兩百萬票,「老實講,競選總部所有人都應退出政壇,但沒想到兩天後這群人卻出現在媒體上,說要改革民進黨」。
他認為,過去民進黨主席為敗選請辭下台的傳統是好的,但這次敗選後無法解決領導權替換的問題,這是民進黨最大的危機,未來民進黨仍可能由長扁兩人主導。
婷婷評論:
身為民進黨支持者,看到這則報導其實有點寒心,我承認確實民進黨這次會敗選有很大原因在於黨內不團結,是否一個政黨一旦執政,就必須落入自己人互相惡性競爭的局面??反觀當初在黨外時代因為沒有獲得任何權力,甚至只有打壓迫害但卻反而團結,最終政黨輪替成功登上執政黨寶座,當時的我們是有多麼興奮及感動,但八年過了卻又再度被政黨輪替掉,甚至面臨崩盤的危機,民進黨內部該怎麼檢討及反省我沒有太深入的意見,我只是希望民進黨員們不要再對外放話,也不要隨便開記者會大肆批評,縱使你們講的是對的,但卻容易被媒體及國民黨炒作而更加不易達到團結的目標,反而還會被拿來當作消遣及攻擊的話題。
民進黨內部應該取得共識及和解再來對外發言比較適當,敗選不只是一個人的責任,現在把責任推到誰身上都不公平,當然職位越大責任越大這點我承認,但八年來任何一個決策事件及任何黨員的行為態度都深深影響著這次選舉的結果,身為民進黨支持者,我只希望大家不要再對外放話發言誰應該負責了,真正做到內部和解及取得未來方向的共識比較重要,我們深深希望看到團結一致的民進黨帶領我們贏得下一次的大選,再度把國民黨踢回在野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