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蔣勳的《孤獨六講》,深入討論這六種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孤獨議題,孤獨其實並不可怕,這些孤獨造就了社會裡「特立獨行」的個體,他們不因群體價值而妥協、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孤獨,而給予社會創發新意的可能。珍視孤獨感產生的瞬間,當我們與孤獨共處,我們將更瞭解自己。
本書榮獲
中國時報2007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
200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2007誠品年度top100暢銷書榜
2007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top100暢銷書榜
作者簡介
蔣勳
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後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著有藝術論述《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等;散文《島嶼獨白》、《歡喜讚嘆》、《大度.山》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因為孤獨的緣故》、《秘密假期》等。
婷婷評論:
我想很多人都不願意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愛孤獨"甚至"享受孤獨",因為自古以來人類就被教導為群體運動的動物,孤獨似乎是非不得已的情況下所產生,更遑論"愛孤獨"或"享受孤獨"。而蔣勳以六個層面來探討孤獨,從歷史、文學、哲學等等層面來剖析,揭開了眾人一直以來所避談的孤獨。而在蔣勳思維下的孤獨涵蓋層面很廣,孤獨是壯烈美麗的,也是潛藏在人性陰暗面的,甚至也是被社會所孤立而勇敢的。
我必須表明很佩服作者蔣勳思維態度,有別於八股的制式,多了一份溫柔而感性,不然不會連暴力也納入孤獨的範疇,讓我訝異原來暴力也可以擁有這麼多面向的思維,而不再只是一昧地譴責行動上的暴力,把暴力與邪惡緊緊牽連在一起而已,在某些情況下英雄與階下囚只是一線之隔,相同的都是人潛在的暴力本質。而現今存在於社會的媒體暴力與多數暴力又是另一種暴力的展現。
如果你也想了解蔣勳思維下的孤獨呈現什麼樣的面貌,強力推薦一定要閱讀本書,會讓你擁有別於平常的制式思考模式,且也能更加體會孤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