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譯盧永山/特稿
台股在4月16日重新站上9,000點大關,較總統大選前3月17日的波段低點上漲了1,000多點,很多分析師和投資人認為,這是「馬上」帶來的激勵效果,其實若以相同的比較基期來看,台股的波段漲幅卻是落後區域的主要股市之一,說「馬上」台股就大漲,真是往馬的臉上貼金。
根據統計,從3月17日以來至4月22日,香港恆生指數上漲3,854.55點,漲幅達18.3%,為區域股市之最;日經指數上漲1,760.31點,或14.9%,漲幅名列第二;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上漲394.48點,漲幅為14.1%;韓國綜合指數上漲213.05點,漲幅為13.5%。反觀台股,從3月17日以來至4月22日,上漲1,031.79點,漲幅為12.9%,其實不如港日星韓國股市,更面臨9,000點保衛戰。
亞股從3月中旬以來出現反彈,主要因為雷曼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的執行長,紛紛出面向投資人信心喊話,指信用緊縮危機快要接近尾聲;加上若干金融機構的第一季財報也優於市場預期,使得美國股市止跌回升,道瓊工業指數朝13,000點邁進,從3月10日至4月21日上漲了9.2%。
在美股回升之下,亞洲主要股市同步走高,台股只是乘著這股漲風而行,並非因為「馬上」就大漲;若說「馬上」就大漲,為何台股漲幅竟還落後區域內主要股市?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