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孫蘭英】
 

去年迄今,在次貸風暴橫掃全球股市的影響下,美國聯邦利率已從5.25%降息至2.25%,並引發全球降息的風潮;加拿大、香港同步降息,之後英國也跟著降息。

在台灣,經過央行連續15次升息後,好不容易將1年定存利率拉升至約2.7%,但是根據主計處公布最新的消費者物價年成長率則已突破3%,意味節節上升的生活用品及食物的價格,已逐漸侵蝕掉存款族的收益—「負利率」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這一波由原物料價格引發的通貨膨脹正蔓延全球,但是當前投資市場的風暴尚未弭平,民眾賺取資本利得的機率大幅降低,當分析師紛紛呼籲投資人提高現金比重,不妨在現金部位中配置優質的高利率貨幣,以改善定存的報酬率,提高固定收益。

通常採取高利率政策的國家多半長期受通膨之苦,或為了吸引國際資金流入以改善資本帳。目前較為大眾所熟悉的高利率國家有冰島、南非、澳洲及紐西蘭,但在考量貨幣的市場流動性、經濟成長、天然資源及政治穩定等因素之下,以澳元和紐元的匯率風險較低,故成為貨幣投資者的最常見的配置。

目前國內澳、紐元6個月至1年的定存利率分別在6.1%及6.75%左右,較同天期新台幣定存利率高出逾3個百分點。

除了利差的優勢之外,隨著原物料行情的波動與日俱增,與商品行情息息相關的澳元近期也出現回檔整理的修正走勢,正好提供投資人留意進場的機會。只要有效控制匯率成本,在利差與全球商品價格長期行情上揚的兩大前提下,優質高利貨幣的配置,不啻是保守定存族對抗通膨的利器。(作者是兆豐商銀個金處協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m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