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民應該慶幸,因為2008年的總統選舉,讓我們知道了許多馬英九不為人知的秘密。
擁有兩個出生地(廣東、香港)、兩個生日(7/13、10/31)及至少五個英文名字的馬英九,如果排列組合起來,至少有20種身份!
台灣人民應該慶幸,因為2008年的總統選舉,讓我們知道了許多馬英九不為人知的秘密。
擁有兩個出生地(廣東、香港)、兩個生日(7/13、10/31)及至少五個英文名字的馬英九,如果排列組合起來,至少有20種身份!
國際社會又增加了一個新國家。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小國科索沃本月十七日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全國民眾湧上街頭,歡慶屬於自己的國家的誕生。科索沃總理塔契強調,「現在正是我們決定讓國家成為全球自由獨立國家之一的時候,我們正站在歷史上最關鍵的時刻,世界地圖即將改變。」塔契重申會實施由聯合國特使、前芬蘭總統阿提沙利所提出的獨立方案,並歡迎歐盟特遣團進駐協助監督科索沃的「民主發展」。反對科索沃獨立的塞爾維亞總統則悍然表示,「我要清楚指出:我絕不放棄為我們的科索沃而戰,而且我要傾注我所有力量戰鬥。」顯示科索沃的獨立依然坎坷崎嶇,不過科索沃在人口、經濟、軍事與地緣政治的惡劣條件下,仍勇敢選擇走上獨立之路,值得吾人省思、借鏡。
科索沃處於巴爾幹半島,面積僅有一萬多平方公里,是台灣的三分之一,人口約二百萬,更只是台灣的十分之一,既弱小又貧窮,歷史上即為紛擾動盪之地。科索沃在中古時期是塞爾維亞王國政治、宗教與文化中心,原本信奉東正教,後在十四世紀時被鄂圖曼土耳其併吞,大批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遷居至此,乃種下種族與宗教衝突的根源。在近代史上,巴爾幹半島由於具有的歷史、種族、宗教與強權介入等複雜因素,戰爭、內亂、暗殺頻仍,到處充斥衝突與對立,並且延燒到其他地區,因此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即起因於一九一四年斐迪南大公遭暗殺的塞拉耶佛事件。
蔣友柏先生最近在部落格撰文表示,「現在整個台灣都把未來八年的希望寄託在馬英九先生的勝選上,從民意調查和各種數據顯示,馬英九先生應該會以壓倒性的勝利取得下一任的總統職位。但如果最後的結果與現在所顯現的數據相反的話,那就表示四年前『連戰選輸不甘』的形象與信用傷害的影響已經把國民黨所累積的一切消耗殆盡。那連先生和奇美小護士這一對先生和小姐就可以代表這個品牌的轉折點。」
台灣目前正面臨獨立建國或投降中國之歷史關鍵時刻,若只是選擇後者,連三歲小兒做總統都足以勝任;但若要選擇前者,就非擁有大智大慧及能夠堅持大是大非之能人志士方足堪台灣總統之大任。審視馬先生從政以來,待人接物,行為處事的態度,實在不足以擔當如此重任。試將其原因略述如下: